盛夏时节,烈日炎炎,铁西万象汇的“农夫市集”却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。在摆满绿色蔬菜和传统酱菜的摊位前,辽中区六间房镇化家新村驻村陈耀斌正忙着向顾客介绍
盛夏时节,烈日炎炎,铁西万象汇的“农夫市集”却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。在摆满绿色蔬菜和传统酱菜的摊位前,辽中区六间房镇化家新村驻村陈耀斌正忙着向顾客介绍“蒲河新村小铺”的产品。他捧起一罐村里腌制的酱菜,语气中洋溢着满满的自豪:“这可是我们村的老手艺,零添加、老味道!”不少市民停下脚步,品尝这口“乡愁咸香”。
化家新村的村民素有制作传统酱腌菜的手艺,庭院中种植的绿色蔬菜同样品质上乘,却都是长期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陈耀斌敏锐地捕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,立即走访村中的手艺人,深入了解传统制作工艺的精髓。他深知,好的产品特别需要好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来支撑,经过一番思考和反复研讨,一款融合老沈阳民俗和手工酱腌菜传统技艺的品牌应运而生——“就咸菜”。品牌标识巧妙地融入了老沈阳的方言元素,包装设计简约而醒目,每一盒咸菜都附有咸菜爱好者微信群二维码,为下一步运营做好了铺垫。据市集举办方统计,“就咸菜”系列产品在17天内实现了近4万元的销售额,产品社群规模达200余人,更吸引了一批忠实“咸”粉,驱车十多公里来到市集,只为品尝这口地道的咸香滋味。
“文化最暖人心”,这是陈耀斌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心凝聚,于是,他决定从最贴近村民生活的春节入手,精心策划了一场“春联书祝福,翰墨庆新春”活动。当辽宁省书法艺术研究会的书法家们走进化家新村,在党群服务中心摆开笔墨纸砚,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村。书写现场人头攒动,书法家们有求必应、挥毫泼墨,一副副承载着吉祥祝福的春联在笔下生辉。村民韩大娘挤到前面,特意请书法家写下“勤劳门第春光好,和睦人家幸福多”的春联。她动情地说:“这红纸黑字,比买的有分量多了,贴在门上,天天看着,心里头那叫一个亮堂!”这场活动不仅送出了数百副春联,更在新春佳节送上了直抵人心的温暖,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怀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着眼长远发展,陈耀斌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亟须外部资源赋能。秉持着“文化架桥”的理念,他主动对接兴业银行沈阳分行第九党支部,成功搭建协同合作模式。双方党员齐聚化家新村,共同重温入党誓词,聆听村内老党员讲述村庄发展变迁的奋斗历程,在基层实践中沉浸式体悟初心使命。兴业银行党员立足专业视角,为化家新村绿色农产品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,化家新村党员干部则借此机会系统学习现代金融知识及反诈技能。兴业银行沈阳分行第九党支部书记耿峰说,通过联合开展党建活动,切身感受到了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,进一步深化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。
在乡村的广袤土地上,陈耀斌以文化为笔,饱蘸乡情的浓墨重彩,悉心描绘着一幅生机勃勃的振兴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