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兴和县木栋村,湛蓝的光伏板下,成群的黑山羊悠闲啃食着板间牧草。村民张永富滑动手机屏幕,实时查看羊圈温度、光伏发电量,“以前养羊靠天吃饭,现在一度电照亮两条增收路!”他的感叹,道出了这座乌兰察布东南部小城的振兴密码。近年来,兴和县供电公司以“电引擎”驱动产业革新,用“绿动能”激活乡村活力,让黄土高原与清洁能源碰撞出振兴火花。

  在兴和县最偏远的店子镇小沙沟村,2022年投运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结束了这里长达半个世纪的“电力孤岛”历史。银线米的苏木山,将户均配变容量从1.2千伏安提升至4千伏安,电压合格率达99.98%。“现在铡草机、揉丝机全天候运转,200头牛的饲草加工再也不犯愁!”养殖大户李占荣指着新扩建的养殖场感慨。

  2024兴和供电公司投资1.16亿元完成农网改造升级项目12个,铺设绝缘线个自然村。大库联乡的粉条加工厂里,全电气化生产线替代了传统燃煤锅炉,日产量从2吨跃升至6吨,黑烟囱变身“零碳车间”。

  走进察尔湖生态农业园,5G物联系统正演绎“一度电的智慧旅程”。电动卷帘根据光照自动开合,滴灌设备依据土壤传感器精准供水,26座大棚的番茄、彩椒产量提升3倍。“用能分析报告直接推送到手机,低谷电价时自动启动环控设备!”园区负责人杨志强展示的“电力智慧大脑”,让每茬蔬菜节省电费超万元。

  电力大数据正衍生更多可能。城关镇打造的“电力指数+特色产业”监测平台,通过分析43个行政村的面粉加工、冷库仓储用电曲线,精准调度电网升级;大同夭乡的“共享充电桩”进驻村委大院,破解了新能源农机“充电难”问题。

  从苏木山巅的光伏矩阵到后河两岸的智慧农田,从草原深处的电气化牧场到古驿道旁的数字化车间,兴和县乡村振兴的故事在银线交织中持续生长,这座塞北小城正以绿为笔、以电为墨,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振兴画卷。

最热网址